中国的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的设立是为了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教师节的确立经历了一段历史演变。

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历史渊源: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中国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观念,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节的演变:

1931年,教育界人士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提议将每年6月6日定为教师节,并发表了《教师节宣言》。

1939年,国民党政府曾将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但未能在全国推行。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但实际并未实行。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定的教师节。

教师节的意义:

教师节的设立旨在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节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教师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每年的教师节都是对教师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日子,通过各种活动和表彰,来庆祝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贡献。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