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是中国政府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其依法履职而制定的法规。根据2023年11月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 处分种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和开除。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2. 处分期间:警告的处分期间为六个月,记过的为十二个月,降低岗位等级的为二十四个月。
3. 处分影响:受到警告处分的工作人员,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参加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档次;受到记过处分的当年,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当年及第二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档次。
4. 降级和开除: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工作人员,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5. 处分程序: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6. 复核和申诉:受到处分的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7. 处分的适应性: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与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8. 处分的解除: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出现违规违纪违法情形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处分。
这些规定旨在严明事业单位纪律规矩,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具体办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