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旨在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包括什么
• 医疗事故的定义:
•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 医疗事故的分级:
• 医疗事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四级:
•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
•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医疗单位负责人报告。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医疗事故的赔偿: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对“医疗事故的赔偿”作了专门规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抚慰金等11个赔偿项目。
• 法律责任:
• 对于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案和有关资料的行为,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医疗事故鉴定是确认医疗机构责任的重要手段,包括申请、受理、鉴定、出具鉴定意见等环节。
这些条例为医疗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确保了医疗事故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