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什么是逃税罪    

具体来说,逃税罪具有以下特征:

主体要件

逃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客观要件

逃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

• 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

主观要件

逃税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逃避缴纳税款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客体要件

逃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不缴、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处罚阻却事由

根据刑法第201条第4款规定,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在公安机关立案前,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的期限或者批准延缓、分期缴纳的期限内足额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全部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