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mdash 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
• 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具体包括:
• 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的准则。
• 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 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执法者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3.严格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
• 职权由法定: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来自法律具体而明确授予,执法机关必须在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履行职责。
• 有权必有责: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政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 违法受追究:对执法者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建立对执法犯法者的严厉追究机制。
4.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科学立法:立法中的重大体制问题、重大政策调整要由党中央决策,进一步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完善立法中分歧意见协调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 严格执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加强执法监督,坚持执法目的、执法形式相统一,创新执法方式。
• 公正司法: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庭审实质化,努力让司法更可预期、更阳光透明。
• 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
5.坚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 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
•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 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
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框架,确保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