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
•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 不是故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犯罪构成
• 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 犯罪客体: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
• 客观方面:
• 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
• 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 有特定的对象,即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
立案标准
行为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 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 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 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
• 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既遂标准
向有关司法机关准备递交诬告材料时是着手,材料到达有关机关既是本罪的既遂。
与诽谤罪的区别
• 客观行为:诬告陷害罪要求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诽谤罪只要求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人或者更多的人,并不以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为构成要件。
• 主观方面:诬告陷害罪旨在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诽谤罪旨在破坏他人名誉。
量刑标准
•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