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或存在其他法定情形,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哪些叫做无效合同,都有哪些无效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常见的无效合同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主体不适格的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年龄、智力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除外。

2.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虚假意思表示的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当事人之间相互勾结,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订立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某些行为或合同必须符合特定条件,若违反这些规定,合同无效。例如,未取得特定资质而订立的合同。

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合同内容或履行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表面上合同形式合法,但实际目的是为了实施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例如,通过虚假交易掩盖逃税行为。

5.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的内容或履行可能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例如污染环境、危害公共安全等。

6.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格式条款无效。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7. 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合同

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合同无效。某些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如房屋买卖合同,如果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要求的形式订立合同,则该合同可能无效。

这些无效合同的情形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