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是指参保人员在参保地以外的地区就医时,需要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登记的过程。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是什么意思
以下是详细介绍:
备案目的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即参保人员在备案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以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无需先垫付全部费用再回参保地报销。
适用人群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备案方式
线上备案: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进行备案。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为例,参保人需扫码进入小程序,点击“开始备案”,选择备案类型,阅读备案告知书,提交备案材料,包括居民身份证、转诊转院证明材料、居住证、工作合同等,最后查看备案进度。
线下备案:参保人也可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备案手续,需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医保卡、异地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
备案有效期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注意事项
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和备案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参保人在备案前应详细了解参保地和就医地的相关规定。
异地急诊人员视同已备案,无需额外提交备案材料。
异地就医备案允许补办,参保人员跨省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可以按参保地规定申请医保手工报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