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是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介绍:
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和管理,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公路规划
公路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
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省道、县道、乡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县道、乡道沿线乡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须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报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公路养护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公路养护资金采取多种方式筹集,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征收公路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
路政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路政管理职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收费公路
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等级和规模的下列公路,可以依法收取车辆通行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集资建成的公路;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受让前项收费公路收费权的公路;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成的公路。
收费公路设置车辆通行费的收费站,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收费公路设置车辆通行费的收费站,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决定。
法律责任
对违反公路法规定的各种行为,如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破坏公路附属设施,违规在公路上行驶超限车辆等,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此后经过多次修正,以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公路法》更具体的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