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一、总则

立法宗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

交易原则: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交易条件。

获得赔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成立维权组织权:消费者有权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

获得知识权:消费者有权获得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

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监督权:消费者有权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

三、经营者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保障安全: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真实信息告知: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

质量保证: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

不得强制交易: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售后服务:经营者应当承担“三包”(包修、包换、包退)责任。

四、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保障: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消费者权益。

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

司法保护:人民法院应当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及时审理消费者权益争议案件。

五、消费者组织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六、争议解决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实施条例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了经营者义务,完善了网络消费相关规定,强化了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规范了消费索赔行为,并明确了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