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分类号是用于对专利文献中的技术领域、发明主题和保护范围等进行精确划分的编号,主要由国际专利分类(IPC)和国内专利分类号两部分组成。

专利分类号的组成是怎样的

以下是专利分类号的具体组成结构:

国际专利分类(IPC)的组成

IPC 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分类体系,其完整分类号由以下几部分符号组合构成:

部(Section):

A部:人类生活必需(农业、轻工、医疗等)。

B部:作业、运输。

C部:化学、冶金。

D部:纺织、造纸。

E部: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矿等)。

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G部:物理。

H部:电学。

用单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共有8个部,代表非常宽泛的技术领域。例如:

大类(Class):

用两位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部中的技术领域。例如,C07 表示有机化学。

小类(Subclass):

用大写字母加斜线和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大类中的技术领域。例如,C07D 表示杂环化合物。

大组(Main Group):

由小类符号后加1至3位数字表示,用于描述更具体的技术特征。例如,C07D301/00 表示环氧乙烷的制备。

小组(Subgroup):

在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数字位数更多,用于更精确地描述技术特征。例如,C07D301/32 表示环氧乙烷的分离和提取。

国内专利分类号

除了国际专利分类号外,一些国家(如中国)还会根据自身需求对专利进行进一步分类,形成国内专利分类号。但通常在国际交流和检索中,IPC 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举例说明

以专利分类号 C07D301/32 为例:

C:化学、冶金部。

07:有机化学大类。

D:杂环化合物小类。

301/00:环氧乙烷的制备大组。

32:环氧乙烷的分离和提取小组。

通过这种分级结构,IPC 能够将专利文献精确分类,便于检索和管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