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是一项旨在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
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
以下是关于该条例的详细介绍:
一、条例背景与目的
《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于2005年1月19日由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9月29日进行了修订。其制定目的是:
规范工资支付行为;
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适用范围
根据条例规定,以下主体适用该条例:
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劳动者:与上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其他主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劳动者也需遵守该条例,但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除外。
三、核心内容
1. 工资支付原则
按时足额支付: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法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优先支付:工资支付需优先于其他费用。
2. 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需在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确定具体标准。
3. 工资支付制度
用人单位需依法制定工资支付制度,并书面告知全体劳动者;
工资支付形式一般为货币形式,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
4.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加班工资:按照《劳动法》及条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假期工资:包括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等期间的工资支付;
欠薪处理:条例明确要求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以应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
5. 监督与责任
政府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工资支付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工资支付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对拖欠或克扣工资的用人单位,条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四、条例特点
操作性增强:条例细化了工资支付的具体要求,便于实际操作;
预防与处罚结合:通过建立预警机制、信用监督机制等预防措施,结合严厉的处罚条款,保障劳动者权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