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经营罪定义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2.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3.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4.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对于非法经营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法律、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应依照其规定执行。例如,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野生动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行为,如果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在判断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时,需要考虑行为是否具有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行为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事处罚必要性。如果行为虽然违反了行政管理规定,但尚未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则不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
在实际案例中,如王x军非法经营再审改判无罪案中,法院认为王x军的行为虽然违反了当时的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有关规定,但尚未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危害程度,因此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
需要注意的是,非法经营罪的认定和处罚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情节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您有具体的案件需要咨询,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