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以下几个要点:1. 刑事责任年龄调整: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4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2.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强调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特别是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

3. 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4.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5. 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处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6. 对未成年人的减刑、假释:对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即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其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假释。

这些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既严格又注重教育和保护的原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