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因自身过错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导致行为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

重大误解是什么意思

构成要件

误解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人自己的过错:这种误解并非因对方欺诈或不正当影响造成。

误解的内容是重大的:涉及合同的核心内容,如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关键信息等,且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

误解导致行为后果与真实意思相悖:行为人基于误解作出了与自己真实意愿不一致的行为。

造成较大损失:误解对行为人的利益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

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司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如果相对人故意造成行为人的错误认识,则构成欺诈,而非重大误解。

善意相对人的保护:在重大误解情形下,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应在民事法律行为撤销的后果中得到保护。

行为人的重大过失: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存在一般过失仍可主张重大误解,但对于重大过失是否允许撤销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

重大误解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案件事实进行判断,以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