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几种主要的说法:古代祭月: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古代历法将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故事紧密相关。传说后羿射下了多余的九个太阳,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中秋节。
农业生产与祭祀土地神: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神。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